找到相关内容37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禅宗无相戒的源流

    众生自亦得彼果,故令修行。是故众生证   自当来所得之果德,为欲得彼故不惜身命修行,非为   得他佛果故修行。是故正今吾令发心修行佛,但吾   当成佛,非他佛也,此义不疑怪也。…&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2665746.html
  • 部派分裂的动因观

    大福,学者之间,由于看法的不同,就发生了诤论。异部宗轮论说:化地部的末派主张:“于伞堵波,兴供养业,所获果少”。即发心供养如来的舍利塔,虽不致于说是全无利益,但所得的果德极其做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0065944.html
  • 从对联谈观音信仰(2)

    果德。所以修持弥陀净土法门的人,念观音菩萨圣号,与念阿弥陀佛圣号的功德是一样的。  西藏的佛教徒传说他们的民族是由观音的化现所生,他们相信世界如一朵莲花,西藏的拉萨为莲花的中心,为观音的净土,所以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065969.html
  • 菩提达摩事迹评述

    净心尘”, “反还自性”呢?武帝认为,就是修习般若学,用般若学所提供的观点、方法,来观察和处理世俗的一切问题。他说:  “《涅槃》是显其果德, 《般若》是明其因行,显果则以常住佛性为本,明因则以无...

    刘太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4767279.html
  • 神智从义之台禅论辩

    (3)众生之迷本性与开悟之关系。(4)果德本具之解。(5)真妄二法之同异。(6)无情说法之解。(7)有情与无情互变之解。(8)业报身之解。(9)有情与无情既同一法性又各别之解。(10)同一法性之自他...

    林鸣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4167744.html
  • 隋唐佛教史及汉传佛教大乘八宗

    众生皆可成佛,一切国土可成净土。在三密加持下,令众生均能圆满具足如来智慧德相,成就即身成佛的妙行,显示众生本觉的果德。  □《大日经》由善无畏所译出,《金刚顶经》则有三种译本:□唐代不空所译的《金刚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3668248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九)

    资助止观、果德,及诸行互为资助的助道法,以对治一切烦恼心。以种种救济众生之巧妙方法,启发其智慧。小乘学者没有此善巧方便,所以观三界如牢狱,视生死若冤家,而急求解脱。  有关助道法,即三十七菩提分法,旧...、四正断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圣道分、六度等,以资助止观、诸行、果德圆满之种种助道法。  “助”有“扶佐资顺”之义,即修具体之善法,以帮助去除障碍,而资顺菩提。  二十四、念不善本。  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668462.html
  • 试析印顺导师对咒语的态度

    西元三世纪起,印度梵文学复兴,印度教也渐渐兴起。在“大乘佛法”的方便道,及如来果德的倾向下,适应外在情势,发展为“秘密大乘佛法”,多与神(天)教相通。……取“奥义书”式的秘密传授,师长的地位重要起来。...

    林光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0069049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佛教的净土思想

    ,尽在弥陀。”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、《般舟三昧经》说:“观阿弥陀佛成就,即见一切佛。”可见阿弥陀佛表现了一切佛的究竟果德。   在各种大乘经论中,虽广说十方诸佛净土,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369459.html
  • 天台宗传承资料(2)

    系心之境,令不暂忘。”理持就是唯心净土的教义。因此,智旭所说的念佛,有广狭二义:狭义唯指持名,广义即含摄一切佛教。他说念佛三昧有三种:一、念他佛,以弥陀果德庄严为所念境,或念名号,或念相好,或念功德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769611.html